英语学习方法

“60后”浙江省教研员葛炳芳 | 我的英语学习散记

2019-10-09 16:59:21

“60后”浙江省教研员葛炳芳 | 我的英语学习散记

 葛炳芳 英语学习教师版 1周前

英语学习在中国

图片关键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英语学习》特别策划了“英语学习在中国”专题栏目,邀请五位生于不同年代的作者,撰文回忆他们的英语学习之路。这五位作者中,既有新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进程的建设者、推动人,亦有正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中流砥柱,还有刚刚迈进大学的青年学子。跨越时代的激流,我们期望这些与新中国英语学习之路并行的亲历者,能用他们的个人故事唤醒国人的集体共鸣,让更多的人聆听你我与时代同行的足音。



本文为专题组稿之一,由“60后”作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英语教研员葛炳芳老师撰写。如需阅读本专题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英语学习教师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葛炳芳,英语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杭州师范大学讲席教授。




图片关键词

多元的世界,语言是重要的桥梁。我的外语学习经历,从高中时期的 ABC 启蒙,到以外语教学为职业,可以说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基础外语教学之“重启”到如今几乎人人学外语这样一个时代的跨越。毋庸置疑,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回想自己的外语学习经历,我感慨良多。


启蒙: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能学好英语,是因为碰到了一位好的启蒙老师——姚平老师。他语音纯正,教法多样,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又有人性关怀。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改变一个人。而这种魅力有时就体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


我那会儿上学,小学是五年制,初中是两年制。1978年,我作为第一批通过“全县统考”选拔的学生,去40多里外的学校上高中。“生产大队”要求我们好好读书,说到了1980年,也就是我们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我国就会实现农业机械化了,我们到时候要回来开拖拉机,建设家乡。


因为我毕业于一所农村初中,一直没有学过英语,所以我的第一节英语课是12岁离开家乡去上高中时才开始接触的。姚老师教第一节课时,我觉得那26个英文字母,他说起来真是好听得“惊人”。他的教学语言中还夹着几句英文的课堂用语,我一开始虽然全然听不懂,但着实佩服之至。从此,我就喜欢上了英语。


因为对老师崇拜,所以我认为只要是他说的,就是有用的,我都会照做。有时,为了与老师“比赛”,我还会找一些句子 “考老师”,明知考不倒他,也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


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全国教材会议英语编写组编订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编写了初中英语统编教材,并开始投入使用。我高一的一整个学年就是学习这套教材的第一、二册。到高二年级,学习的是1979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过渡性的《高中英语代用课本》(共二册)。然后我就迎来了高中毕业和高考。


除了他的教育方法让我记忆犹新外,姚老师也特别注意保护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英语教学节目,每天早上6点开播。姚老师让我在他寝室外面的走廊听收音机,我每天都坚持去,持续了大概有半个多学期。那时我学英语有股不怕刀山火海的冲劲,即使早上很冷,也觉得区区一点寒风算不了什么,我要坚持。要知道,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英语教育不受重视,我们既没有什么英语学习方面的音视频资料,也没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更没有如今先进的外语学习环境,所以那时能跟着收音机学英语已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回想当年高中起始阶段的英语学习,我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所以学习很自觉、很主动。那时,我总是期盼着英语课的到来,对英语和英语学习也一直保持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课前,我会主动地预习课本内容,努力记单词、背课文。这些都不是老师要求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觉悟”高,自己想做得好一点,以便能与老师“攀比”。而长此以往,我的学习自然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和回报,体现在我的课堂表现和考试结果中。也许,这就是我学习英语间接的兴趣之源吧,这些间接的因素使我的英语学习之路有了持之以恒的动力。


入门:外语学习无捷径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这是全球智慧的结晶。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确实存在着资源匮乏的情形。但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也愿意自己努力去学,正因如此,我的英语学习才有了进步的希望。回顾我的英语学习之路,我在学习方面的一大优点,可能就是愿意开口说英语。


我那时很喜欢模仿老师说英语,模仿教材录音。记得高一时,姚老师一度要教4个班,每周带24节英语课,后来改为教3个班,每周也有18节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姚老师自己动手在他所教的班里安上了喇叭,用老式的台式录音机,在早自修、午间和晚自修前的时段给我们播放教材录音,这正是模仿的好机会。如果学习英语时不模仿,只单纯地听录音,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熟悉的语料使我模仿起来也更有底气。而听没有教材的广播英语,现在想来应该是一种意义优先的语言学习方式吧。同时,我们还需要向老师汇报听到(懂)了什么。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完全懂要预习的语料,所以就要首先学会自学,这应该就属于现在我们提倡的自主阅读形式吧。当时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翻译练习和书面复述课文的练习,都使我们的语言学习更加扎实。可见,姚老师对我们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一样都没有落下。


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我那时非常珍惜每天只有一节的英语课,这是当年我们唯一的外语学习环境。姚老师在课上经常会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或让学生复述课文后改编部分内容,再讲个新故事,又或者姚老师在讲台上放幻灯片,请学生看图说句子。这些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教学活动,在那个外语教学刚刚重启的年代绝对是大胆而创新的。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写英语,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做事。然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把英语学得很好,只有那些大胆模仿且愿意背诵的同学,才学得更好一些。


在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背诵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语言学习少不了模仿和背诵,孩子学习母语都有赖于这两点,更何况是学习外语。但是,模仿与背诵什么,如何模仿与背诵,都是有讲究的。口语的模仿讲究的是正确,当然也会刻意追求“腔调”;笔头的模仿则更重视仿写。现在看来,基础阶段的读写整合一定是从仿写做起的,这正应验了王初明教授的那句“语言要模仿,内容要创造”了。而背诵必然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是以意义贯穿背诵过程的语言复现。只有这样,背诵才能与语言和意义的内化相统一,对发展语言能力大有帮助。


入门阶段的外语学习,要争取一切看(读)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要“捍卫语言学习的机会”。正如同有句话讲的那样,“不怕别人怎么着,就怕自己学不好。”面子不是问题,当学习者有了这样的自信,才能有学好语言的信心。


总之,语言是需要积累并经常使用的。外语学习没有“速成”之说,更无捷径可走。


进步:学以致用需积累

外语学习的目标,就是用外语做事。做事,不仅仅是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打个招呼、问个路之类的,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英语更好地了解世界、表达思想。所以,多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初级阶段使用简易读物)、美文,以及一些介绍性的材料(如英美概况),甚至是系统地学习一下语法书,都是很好的。我高中时就曾买过一本英语语法练习书,书上有讲解,有练习,我从头到尾认真看完,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在我的英语学习经历中,除了一些文学作品,还读过像《上海市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读物(初级班)》 、《英语知识读物·美国英语》、 《中英对照·英语格言菁华》(A Gem of English Proverbs)和 Five Lectures on Chinese Poetry 这样的书,这些书籍在我学习英语不同的阶段中,都给我提供了不同的营养。


听、说、读、写、译,每一项技能是在学中用、用中学的循环往复中慢慢提高的,而学习者自身的积累就是技能提高的重要条件。学习外语文化和外语的思维方式,其实都是在学习外语语料所承载的意义中得以实现的。同样,我们在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了自己对中外文化、中外思维方式的理解与体验。


我在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科(现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上大学时学的精读教材是由许国璋、俞大絪和徐燕谋教授合编的《英语(1—8册)》。这套经典教材选材丰富,涵盖了不少经典作品。我们认真学习每一篇课文,既朗读,又背诵,到后来即便是三四页的长课文,我们读上几遍就能大概背下来了。当然,关于文化和语言的学习还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或者需要自己深入地自学,来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我认为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所学的文学作品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可供背诵的语料,如狄更斯《双城记》中的那段“好时代、坏时代”片段,或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举世公认的真理”的片段。


大一时,我们的精读课老师要求每次上课前,都要由一名学生做一个英语的 presentation。当时我不懂事,不怕挤占了老师的上课时间,一有机会就“大谈特谈”对班上一些事的看法,记得有一次,我的 presentation 讲了40多分钟,结果她的上课时间只剩下不到10分钟了。不过,用英语准备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运用,这让我受益匪浅。这些练习对提高我的英语表达能力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大量积累是语言学习进步的基础,学以致用是语言学习进步的法宝。


结语

学会一门外语,可以让国际交流更方便,可以帮助一个人拓展就业机会,开阔眼界,了解其他文化,提升思维力,促进创造力,使大脑转得更快、更好,也是出国留学的必备条件。


学会一门外语,就如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来打底。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时间投入是基础,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学会一门外语,就如做好任何一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与努力总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


学会一门外语,就如同学好汉语一样,需要大量的阅读、背诵、模仿、输入、表达、创造……循序渐进,全面训练。在学习外语的道路上,这尤为重要。


图片关键词

本文将刊发于《英语学习》2019年10月刊,如需阅读原文,请翻阅纸刊。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 ↓

阅读《英语学习》国庆重磅策划

英语学习在中国

更多精彩文章!

图片关键词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