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北外大学生谢可吟 | 一路有你——我的英语学习经历
“00后”北外大学生谢可吟 | 一路有你——我的英语学习经历
谢可吟,毕业于深圳外国语学校,目前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学习英法双语。
回顾我的英语学习路,像是展开一幅绵延而多姿的画卷,更像是回首一段漫长而珍贵的友谊。
我成长在深圳,一座年轻、富有活力的国际化都市,这里充满了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三岁时,妈妈就给我报了外教班。相比于外教课上学的东西,我记得更清楚的是那种学英语的感觉——轻松愉悦。
英语像一位满面笑容的朋友,走入了我的生活。这次初识以后,英语便与我相伴、相知、相守、相敬……
相伴
眼里有你,口中是你,耳畔也是你
作为一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00后”,我学英语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仅可以靠刷题、背单词、听写等传统方式,还可以通过看视频、追剧等新兴方式边玩边学。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英语老师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给我们放英语短剧。短剧里那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的语言也显得非常“酷”。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我一口气把英语老师 U 盘里面所有的美剧都拷贝下来。自那以后,我和英语开始有了大段的共处时光。我们俩变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起初,我看的是二十分钟一集的迪士尼情景喜剧。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口中念叨着他们的口头禅,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新单词、学会了不少新表达。有时若遇上一部剧没有字幕,我便只好“啃生肉”。起初还会觉得有些费力,但我沉浸在这“甜蜜的痛苦”中,慢慢坚持后便不再觉得困难。追剧的“艰苦条件”就这样歪打正着地提高了我的听力水平。
中考结束的那个假期,由于我视力下降得比较厉害,我意外寻得了一件既不伤害视力又能打发时间的乐事——听有声书。我听的第一本书是《分歧者》。白天的干扰较多,心不容易静下来,所以我更喜欢睡前听。夜晚清凉而恬静,我闭上双眼,仿佛就能跟着声音走进书中的迷人世界。
刚开始我不习惯这么快的语速,需要全神贯注、竖起耳朵听,也不敢走神。遇上一大段听不清楚的时候,我就得一遍遍地快退、重听。渐渐地,我能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不那么费力地跟上了。再后来,我也可以“三心二意”地听书了。
我对听书越来越痴迷,这种解放双眼的阅读模式带来的是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一闭上眼睛,小说里的场景就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代入感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我在听到小说里主人公父母逝去的桥段时,眼泪不受控制地哗啦啦往下淌。到后来,我已经习惯了伴着英文有声书入眠。长情的陪伴下,英语不只占据了我的时间,也慢慢占据了我的脑和心。
相知
“拆”你,是为了懂你
虽然和英语有了长时间的相处,但我自认为对英语还不够熟悉。发生在小学和高中的两件事,让我们彼此之间真正理解并建立了默契。
小学六年级时,英语老师增加了预习作业——查找派生词。我回到家后完全摸不着头脑,去网上查了“派生词”的一长段定义,抄在书上。后来在老师耐心的解释下,我才明白了她的用意,也第一次了解了派生词的概念。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每个词都有自己的一大群“亲戚朋友”(近义词)和“敌人”(反义词)。许多长相相似的词和词之间是存在着“亲属关系”的!从此,我养成了每学一个新单词,都会查找和学习派生词的习惯。如果说,此前每个单词是零零碎碎散落在我大脑中各个角落的珠子,那么此后我就好比是亲手将它们串成了一条条美丽的项链,整齐而有序。一旦掌握了这一窍门,我记起单词来就毫不费力,反而乐趣无穷,词汇量也会蹭蹭上涨。
高中的时候,老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构词法,但我并未彻底掌握,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词根、前缀、后缀。高三保送后,我买了一本单词书,里面会详细介绍和解释每个词的构成。我每每读到这些解释,都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原本十分陌生或是“相貌奇特”的单词立刻在我眼中变得亲切可爱,一下子就能被我牢牢记住。比如 “elucidate”这个词,一旦把它拆成“lucid”(明白的)加上“e”这一前缀(使……)和 “ate”的动词后缀,就能立刻把这个看似挺复杂的词弄得明明白白,想忘记或者混淆都难。
相守
惦记着你,原来你一直在这里
都说“患难见真情”。英语和我的友情之所以能恒久长存,也源于英语从未“背叛”我。即使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都令我心灰意冷之时,英语卷子上的分数仍能抚慰我的心灵,为我送上一阵暖意。在我中学最苍白寡淡的日子里,英语一直默默地守在我身边,为我的生活添上一抹亮色。为了迎接中考,我在浩瀚的题海中苦苦挣扎,痛不欲生。那时对我来说,每天最放松的事情便是拿出英语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做完题目后,我会及时自批,总结没有掌握的语法点、词汇等,并积累文章中可以借鉴的好的表达。我总把自己喜欢的表达用漂亮的字体摘抄下来,闲暇的时候便一遍遍地翻看。这份习惯丰富了我的英语表达。
高中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小巧秀气的单词本,爱不释手。我看着雪白的内页,内心只想着快点将它们填满。当时,年级统一订购了英语报,我便在上面反复搜寻不认识的单词,宛如做寻宝游戏。一旦发现了“宝贝”,我便工工整整地写在单词本上。在枯燥单调的高中生活中,积累英语单词成了一大乐事。在写数学题写到疲乏时,我便会拿起永远躺在我的书桌左上角的单词本,浏览里面的单词,见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面熟”了。
相敬
爱你不是失敬的借口
虽然关系好,可是我对于英语一直保持着一颗敬畏心。曾经,我以为自己已经摸索出了英语发音的规律,能八九不离十地读出不认识的单词了。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重新变得严谨细致起来。
我刚开始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口音往美音上靠的时候,碰见“r”都会翘舌,一个也不放过。遇到“comfortable”这个词时,我也就想当然地翘舌发出了“for”的音。可是每次读它,自己总觉得别扭。后来,我细细地听了母语者的发音,意外地发现和我想象的中完全不一样。我又赶忙查了词典,这才发现是我被单词的外表所迷惑了。从那以后,我可不敢再“想当然”了。遇到生词,我不再随口乱读,还需“恭恭敬敬”地请教词典,并学习具体用法。不仅如此,我写作文的时候也格外“小心翼翼”:每个词、每个表达都不敢随便乱用,更不敢“自创表达”,必定要反复确认在例句中有类似用法,我才能放心地用进自己的作文里。查的例句多了之后,我也就慢慢积累了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这份敬畏,正是我和英语的友情始终保鲜的秘密。
我和英语相知、相伴、相守、相敬,转眼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在最好的年华里,我遇见了一生的挚友。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奔跑!
本文将刊发于《英语学习》2019年10月刊,如需阅读原文,请翻阅纸刊。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 ↓
阅读《英语学习》国庆重磅策划
“英语学习在中国”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