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活的方法和死的方法 文/ 朱光潜 《英语学习1978.1》
外语学习:活的方法和死的方法 文/ 朱光潜 《英语学习1978.1》
学习语言,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首先要明白一点;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既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又要反映主观思想感情。结合客观现实生活和主观思想感情去学习语言,用的就是活的方法,否则就是死的方法。
一篇有生命的文章或说话首先要“谋篇”,就是布置好全篇的脉络气势和轻重分寸,然后才逐段造句遣词。按照这个次第来学习,就会懂得全局决定部分而部分也影响到全局的道理,才会体会到语言的生命所在,才会体会到上下呼应的好处。这就是一般所谓“上下文关联的感觉”(sense of context),这是语言感(sense of language)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音调节奏的感觉,特别是在诗歌里。如果不顾全篇或整段,只孤立地讲求字义语法,那就是死的学习方法。这种死的学习方法过去不知坑害过多少学习外语的青年人。
先谈字义。过去初学入门,往往离开“义”而单讲“字”,一般叫做“生词”。教学规划常把每年记住几千几百“单词”定为第一项任务,仿佛单词记得越多,外语水平也就越高。
过去我有一个老同学学英语,整年整月地抱着一本字典死记硬背,到头来外语还是没有学通。近来我在校园里散步,常有热心学外语的同学碰到我就问:“生词老是记不住,咋办?”我的回答总是很干脆:“记不住就不记呗”!对付生词就像对付陌生人的面貌,你碰见一个陌生人,下定决心要把他记住,盯着他看一天两天不放,就能把他记住吗?他是一个活人,你要记住他,就得熟悉他的生活,看他怎样工作,怎样聊天,怎样笑,怎样穿衣吃饭,如此等等,久而久之,你就自然而然地熟悉他,知道怎样去应付他了。
每个生词都不能孤立地得到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上下文的关联才得到它的确切意义。如果它真是生词,你就得勤翻字典,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须结合上下文的关联,才能决定它在当前具体场合究竟用哪一个字义才贴切。一个生词经过在不同的具体场合多翻字典,多研究上下文关联,多动脑筋,你就会认识它,记住它而且会用它了。词有词的构词法,也就是词根与词头词尾配搭的规律。结合构词法的基本规律去分析所遇到的生词,也有助于理解它的确切意义。
词义之外还有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律,它本来也是根据实际运用语言的经验得来的,每个人都要运用语言,每个人也都会有意地或无意地经常做这种总结。所以一般人对本国语言很少有请教语法课本的,用得多,熟中自然生巧。
不过学外语究竟有点不同,在初学阶段还没有很多的运用外语的实际经验可作总结,先学一点语法对不断总结经验确实大有帮助。学语法也有活学与死学之别。活学就要结合自己运用语文的实际作出总结,特别要总结犯错误的教训。死学就是结合语法条文做一些支离破碎,生吞活剥,不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的“语法练习”。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死扣语法”,在外语学习中久已成为一种风气。
写语法课本是粗通外语人们的时髦勾当。在过去一年之中把大部头语法著作寄给我要求提意见的就有五六起之多。我一方面深佩这些编书人的干劲,同时也不免婉惜他们的精力浪费。我过去认识一些语法学家,教了一生的语法,写过暢销一时的语法课本,可是在用英文写的这种课本的序言之中就有些语法错误无情地跳了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在他们除语法课本之外,什么也不谈,更谈不上什么文学修养。
为什么谈外语学习又要扯上文学修养呢?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没有一个名符其实的文学家没有不在语文上下过长久刻苦的功夫。在任何一国要找真正好的语言,大半都要从最好的文学作品中去找。
我觉得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作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诗歌,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精神营养,这样就会培养成锐敏的语言感,也就会明白语言和文学不能分门别户,各自独立。